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5-13 11:05:33
訪李村煤礦礦長申海生
學習貫徹落實集團“三會”精神,基層在行動。李村煤礦作為新建礦井,如何學習貫徹,如何落地見效,關乎礦井高質量發展成效。近日,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李村煤礦礦長申海生進行了專訪。
記者:去年以來,集團開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管理革命——推行精益思想指導下的“算賬”文化,請您談談李村煤礦去年以來在落實“算賬”文化、提升企業精益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?
申海生:管理是企業的靈魂。作為傳統的能源企業,長期以來,粗放的管理模式嚴重限制了煤炭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。當前,在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,提升企業精益管理水平既是大勢所趨,也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之舉。去年以來,我們全面推行集團精益思想指導下的“算賬”文化,瞄準各個環節推進價值創造,按照“1266”精益“算賬”思路,建立了“全面預算、全員參與、全程可控”的一體化經營管控體系,提升了礦井精益管理水平,實現了“四個大幅下降”:即固定費用壓降2069萬元、勞務費用下降5941萬元、材料費用下降1784萬元,噸煤電耗同比下降2.5%。同時,完成了57個“三效”提升項目,實現增收0.95億元,節支1.03億元,全員經營意識明顯增強。
記者:2022年,李村煤礦在推進價值創造、管理提升方面有哪些目標和計劃?
申海生:2022年是李村煤礦投產后運行的第四年,礦井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逐步邁入正軌。在今年的職代會上,我們提出了“十四五”時期建設“六型”李村的戰略目標。本著效益最大化的原則,確定了今年的業務指標??偨Y為“五增一控兩提高”:“五增”即產量要增加到310萬噸,進尺完成15000米,瓦斯抽采率突破55%,收入完成22.39億元,利潤完成5.83億元,完成挑戰值;“一控”即,綜合能源消費量控制在55600噸標煤以下,達到先進值;“兩提高”即營業收入利潤率提高至26.03%,成本費用利潤率提高至35.19%,達到挑戰值。圍繞以上年度目標任務,我們以管理提升為抓手,聚焦價值創造,制定了“三年三大步”工作目標。我們選取了16個核心指標,主動與標桿企業、兄弟單位對標挖潛。今年,我們要確保7項指標邁過“發展線”;2023年,9項指標邁過“發展線”,產量、收入與對標企業持平;2024年,16個核心指標全部邁過“發展線”,產量、收入超過對標企業。
記者:當前,對標挖潛是全集團主抓的一項工作,通過近期對標學習,你發現李村煤礦在精益管理方面與優秀企業還有哪些差距?你們計劃如何改進?
申海生:我們按照“1356”對標挖潛工作思路,從2021年開始,就組織礦、科、隊三個層面分別到霍爾辛赫、寺家莊、趙莊礦進行了多次全面對標學習。通過對標,我們找出了不少差距。
霍爾辛赫煤礦是周邊煤炭企業經營管理比較優秀的企業之一,規模和地質條件與李村煤礦接近。與霍爾辛赫煤礦對標以后,我們發現除了精煤產出率比霍爾辛赫高以外,噴吹煤占比、萬噸掘進率、全員勞動生產率等多個經營核心指標存在較大差距;與漳村煤礦、趙莊煤礦對標以后,我們還發現自身的盈利能力、生產效率、生產工藝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。通過礦、科、隊三個層面的多方對標學習,我們提煉出34個改進提升項目,分別制定了對標挖潛措施清單、網絡推進圖和《一事一表》,確保各項工作嚴格按節點推進。
圍繞“利潤=收入-支出”的公式,我們從“收入端”和“支出端”深入挖掘影響礦井經營效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。著力從提升效益煤洗選能力、提高資源回收率、壓降生產成本、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、壓降工程費用、降低設備事故率等9個方面開展精益改善提升。
記者:你們制定的對標挖潛和精益改善項目比較詳細,現在這些項目推進怎樣,有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?
申海生:只有錨定目標,才能奮力篤行。我們把這些提升計劃明確責任、細化節點,要求企管科定期跟蹤落實情況。從目前的進展來看,挖潛提升行動計劃推進順利。得益于市場利好和全員奮斗的雙向發力,1-4月份取得了不錯成績。
1-4月份,我們完成原煤產量131.40萬噸,完成計劃的144.40%;實現收入15.25億元,利潤8.85億元,分別完成計劃的241.68%和546.30%;營業收入利潤率完成58.02%,成本費用利潤率完成138.23%,兩項指標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幅度提升。同時,我們的安全、資金、環保等指標也實現了平穩運行。
當然,我們的部分改進提升項目進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,礦井的精益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,部分干部員工的算賬意識跟集團要求還有一定差距。習總書記說過,“路子對了,就要堅持走下去”。對標挖潛是當前李村煤礦提升精益管理水平、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正確之路、快速之路,我們要按照省委“4句話32字要求”、集團“雙18字”要求,聚焦價值創造,發力精益管理,久久為功,力出一孔,在全面開創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征程上打造出“李村樣板”。
(文 胡慧麗)
責任編輯: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