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5-27 10:53:52
訪鐵路運營公司總經理 楊旭東
記者:在集團推進“三步走”戰略、打贏三大攻堅戰的征程中,鐵路大通道如何做到“安全暢通”?
楊旭東:作為集團煤炭運輸保供的“大動脈”“火車頭”,鐵運公司承擔著集團鐵路暢通的光榮使命,在當前疫情形勢嚴峻、保供任務繁重、古城新線運營等多重壓力交織下,我們始終緊跟集團步伐,主動作為,全力暢通煤炭鐵路運輸大動脈。一是堅定政治站位。堅持貫徹省委“4句話32字”要求,緊跟方向不偏頭;盤清賬、責任明,不折不扣保暢通,以過硬的作風、高度的自覺,引領“火車頭”、承載“轉運使”,完成集團安全保供任務;二是牢樹底線思維。集團“三會”召開后,我們把會議精神凝聚成筑牢底線的思維共識,堅守“六條底線”,增強企業安全穩定運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,做實主責主業,強化既有線運輸和新線運輸協調融合,提升企業內涵式發展能力;三是擔當鐵運之責。聚力煤炭保供,充分發揮鐵路運量大、能耗少、排量低等比較優勢,優化運輸組織,精檢細修、開足馬力、多拉快跑,加快管內車輛周轉,推動集團煤炭外運走綠色高效模式,高質量完成了階段性任務,運量、收入、利潤等各方面工作實現了節點目標,為集團利益最大化提供安全通道保障。
記者:作為集團煤炭運輸主通道,鐵運公司是如何堅定落實集團增產保供政治任務的?
楊旭東:作為集團煤炭外運主通道,鐵運公司堅定樹牢大局意識,一切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為根本,堅決服從集團運力傾斜需求,主動上位作為,守好“方寸地”、種好“責任田”,服務集團大發展。對我們來說,安全運輸是主責主業,為落實煤炭保供任務,我們科學優化運營方案,持續完善路用車+自備車+路用自備相結合的運輸組織模式,充分利用太焦、邯長、瓦日三線優勢,積極對接國鐵車皮和各礦資源,加大馬力,加強機列銜接,減少裝卸車時間,加快機車車輛周轉,高效率提升運輸生產效能。在保障180項目用煤需求上,持續優化作業流程,及時、靈活地調整運輸生產班次,科學協調路用車與自備車運營,全力推進王曲、漳山電廠電煤運輸,實現以增量促增運、增運促增效目標。
記者:落實集團“對標‘生存線’‘盈虧線’考核輔業”要求,鐵運公司在對標上是如何推進的?
楊旭東:我們積極按照集團“統籌推進、鞏固提升、總結提煉、典型推廣”的要求,查找管理短板、苦練發展內功。一是從戰略管理、運營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等八個重點領域對標中,逐項制定對標提升工作清單,明確提升目標和易操作性實施措施,形成線上+線下、外部+內部、橫向+縱向的對標機制;二是按照構建“一流管理、一流績效、一流設施、一流服務、一流人才、一流環境”新鐵運目標,從公司、部室(段)、車間、班組、崗位五級分層開展挖潛提效行動,讓對標成為一種習慣,挖潛成為一種責任,以實現企業“運輸提效、經營增效、安全保效、創新挖效”。三是突出“市場導向、效益中心”的精益管控實際,對照集團一體化融合方案要求,下發《鐵運公司全面預算、績效考核、薪酬分配”一體化融合方案》,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指標,對運量、運營收入、利潤實行跟蹤分析考核,同全員薪酬增減掛鉤,提高全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。比如機力投運、運量增減與效益實施方面,我們在多拉快跑、加快周轉上狠下功夫,持續組織技術團隊開展5000噸大列運輸試驗,對機力成本進行優化核算,讓最小的機力發揮最大的運量,實現最優效益。比如人力資源成本方面,對崗位成本實施打包核算,科學實施“層級績效”考核,讓“工作靠能力干、薪酬憑本事掙、人人頭上有指標”成為常態,讓精益算賬與一體融合發揮更強的效能。
記者:5月20日古城專用鐵路并網開通,這是今年集團加快實施煤炭后勁工程的一大重要舉措,鐵運公司將如何運營好古城新線,實現新線價值再造?
楊旭東:古城專用鐵路的并網開通,有效解決了古城煤礦外運“一條腿”的瓶頸,對集團整體效益的提升將起到積極作用。對鐵運來說,運營好古城線,保障古城煤炭鐵路外運通道暢通,是服務集團發展大局的最實舉措。為保障專用線外運暢通,一方面,我們在管理模式上積極創新,以期快速形成運輸能力。根據新線特點,采取“新站新法+一體化”的管理模式,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積極主動對接生產,通過跨專業、跨站段調劑專用人員、合理設置崗位、定員定班,實施車工電一體化管理,確保人員、崗位、運輸組織科學有序,有力提升新線質效。另一方面,算好運輸成本賬。古城線今年運量預計達到100萬噸,當前主要開展直送180自備車業務,按照送空取重、快進快出的辦法,計劃開行大列54車運輸,經過測算,開行大列比小列能減少運行100列次/年,節約費用86萬余元,對礦區鐵路整體運輸能力提升和增效起到積極作用。
記者:在拓展運營空間方面,鐵運還有哪些新舉措?
楊旭東:大力拓展運營空間,提升整體運營質效,是礦區鐵路當前及“十四五”“十五五”時期的目標。隨著郭莊線復運、古城線投運,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效益點優勢凸顯。對于鐵運來說,既要保障營運線安全暢通、高質高效,也要在拓展新的運營空間上想思路、出實招。鐵運將緊跟國家“公轉鐵”步伐及運輸結構調整統籌未來發展,積極對既有線運輸薄弱地段進行擴能改造研究,釋放礦區鐵路運能,為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拓展空間,創造價值,為集團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能化企業集團暢通“大動脈”、創造新價值。
(文 高勇 王春)
責任編輯:郝佳麗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